close

你不可不知的郭雪湖「戎克船」 

 

 

剛剛隨手翻了一下「沐春堂」的拍賣目錄,看到郭雪湖(不是郭雪芙!)

的作品,目錄上簡單寫著「LotA148 郭雪湖 淡水港 水墨 鏡片」

我想圖錄小編應該是加班過度,沒看出畫上有郭雪湖記憶的標誌~~戎克船,也疏忽這是他離開台灣前夕的用心作品. 

 

 

郭雪湖1908年生於台北大稻埕,他從小就在淡水河畔及淡水港看著「戎克船」的穿梭進出.今年(民國107年)初,郭雪湖的公子回台舉辦一場「望鄉」新書發表會,懷念他的父親時就說,「戎克船在郭雪湖的心中,是另一種故鄉的記憶.也許是因為那時候的父親還小,所以看到戎克船時都覺的是條從國外漂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大船.」.

  

   

戎克船是中國古老的帆船,據說從漢朝就有.15世紀起歐洲人來華後開始對這種帆船留下許多文字紀錄,甚至到後來拍電影時,一定要出現戎克船才有中國fu. 「戎克船」這個字就是歐洲人學閩南語的「䑸」或「艚」字轉音變成了Junk而成為中國古帆船的國際性代名詞.(附圖的老帆船是1880年停泊在廣州的戎克船)

 

明朝末年開始,漢人和台灣開始互動,所以從明末一直到20世紀的1949年,中國商人廣泛運用戎克船進行臺灣海峽兩岸的貿易,以前台灣的茶葉就是靠戎克船送到大陸後再外銷”到歐美.當時小型戎克船還可以沿著淡水河在台北的環河北路直接卸貨上貨,迪化街有些縱深長的老宅後門就是碼頭(即今環河北路的柏油路).

 

戎克船不僅是臺灣商貿命脈所繫,更是清朝時中國大陸的合法移民及非法偷渡到台灣的重要載具.戎克船的造型是三桅、棕色斜帆、高舷墻、帶水密艙,船首方形開口、兩側有尖翼板,船體最特別的地方為船首兩側顯著的魚眼稱為「龍目」,為趨吉避凶的象徵,你看,是不是郭雪湖筆下的模樣?

 

  

依照落款,這是郭雪湖是在1963年的作品,當時應該淡水早已沒有戎克船的蹤影了,所以是郭雪湖回憶的投射,這是一張重要的作品,不僅在於繪畫技巧的流暢,更在於當時郭雪湖處在人生的關鍵時刻,因為他畫完這張畫幾個月後,郭雪湖決定歸零放棄在台灣的努力,赴日尋求發展.郭雪湖的膠彩畫是從日本人學習,但一些自稱是華夏子孫的人卻不知道膠彩畫源自於中國的唐宋時期,還曾經排斥郭雪湖!

郭雪湖到了日本後,因為與當地沒有淵源,所以很難打進日本藝文界,他的公子回憶,那時郭雪湖甚至經濟壓力大到連顏料都還沒乾就急著要賣畫.

 

後來郭雪湖又到世界各地,最後在美國度過餘生.從1964年後,他很多有關戎克船和淡水的膠彩畫,都是以這張沐春堂的水墨拍品為本,可見這張畫的特殊性.

  

   

郭雪湖,19歲時就被外界稱譽為「台展三少年」之一(另兩位是陳進、林玉山),他最被外界推崇的是他的膠彩畫,不過,1927年時他是以水墨畫《松壑飛泉》入選首屆「臺灣美術展覽會」.我附上兩幅他的水墨, 1949年的荷塘清晨和1954年的新月,加上這幅沐春堂的拍品,你可以看看他的中國傳統水墨功力,及受日本教育影響的新思維.

 

我看郭雪湖的畫總覺得細膩淡雅輕柔,但他的公子郭松年表示,因為全家靠郭雪湖賣畫為生,當郭雪湖陷入瓶頸,畫作乏人問津時,郭雪湖會壓力大到躲在畫室內咬筆桿、撕內衣! 沒想到吧?

 

8月24日起兩天,郭雪湖的戎克船將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,我看了估價,老闆不識貨,僅估了新台幣六萬八千元,買它不會有撕內衣的壓力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戴忠仁的國寶檔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